淇具之窗个人文集:崔朝晖文集

 
     

求学时代

(一)中 学

(1949—1955)

 

 

 

9  假期活动

 
 

我每年都回家过寒假和暑假。父亲预先把铁路免票寄来,一放假我就背上要拆洗和缝补的衣服被袜,免费乘车回家度假。寒假里家务劳动不太多,有时给家里担点水或者和点煤泥,其他时间自己支配。上午读读书,下午出去找同学玩或到县文化馆借书看报纸读杂志。1953年寒假,联络了几个家住榆次在不同学校学习的中学生,自愿到县文化馆有线广播站搞起了义务宣传。宣传内容主要是读报、通告,甚至还有正在电影院上映的影片内容简介。我现在记得的一部电影名字就叫《春风吹到诺敏河》。我们都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广播。那时,这在榆次这个小地方也算是挺新鲜的事物了。这项活动受到县文化馆的赞赏。我们几个同学也很满意。最后大家合影留作纪念。

暑假活动的内容就更丰富多彩了。读书是一项重要活动。因为跟县文化馆搞熟了,文化馆的藏书我都可以借阅。高中阶段是我读书最多的一段时间。读得最多的是苏联小说。如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青年近卫军》《远离莫斯科的地方》《铁流》《母亲》《我的大学》等等。外国名著有《高老头》《欧也尼·葛朗台》《绞刑架下的报告》《牛虻》《复活》《安娜·卡列妮娜》等等。中国作家的有《狂人日记》《暴风骤雨》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《小二黑结婚》《三里湾》等等。此外,还读过普希金和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。

前面已经讲过,暑假中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就是劳动。从初中到高中以至大学,一直有这项活动。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,多了一些劳动的自觉性。当然,后来我们家从南车站的住处搬到在大同街新盖的房子之后,因为没有菜园子了,这项活动就少多了。

暑期中还参加一些体育活动。那时榆次城北门里靠东面有一个体育场。体育场内有篮球架。这里每天都有一些青年人在活动。我在暑假里一般上午干活读书,下午3点钟以后外出,或到体育场活动活动,玩玩篮球;或去文化馆借借书,读读报纸杂志,或找同学散散步聊聊天。生活过得十分惬意。

 
 
 

 
 
     

《三北生涯》作者:崔朝晖   版权归作者所有 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   作者邮箱:cuizh@yahoo.com

《bt365官网亚洲版---淇县热线》设计制作:老农  刘辉   刊头设计: 郑厚德

站长:老农(信箱qxzhd@126.com)  QQ:1036847795   网站电话:0392-7226249